發布時間:2019-07-23
一、腫瘤是什么?
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,局部組織的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,導致細胞的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。
二、如何預防腫瘤?
1、不吸煙,不酗酒,不吃霉變糧食、花生和燒焦的魚肉;
2、多吃新鮮蔬菜、水果,不吃過燙的食物,少吃腌臘、熏制食品;
3、廚房要安裝抽油煙機,減少油煙吸入;
4、慎用激素婁藥物,預防乙肝,推廣乙肝疫苗接種工作;
5、生活規律,睡眠充足,合理營養;
6、情緒穩定樂觀,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。一旦發現腫瘤早期信號(出現包塊潰瘍不愈、咳嗽痰中帶血、進食不暢、無痛性血尿、排尿不暢、成年婦女陰道不規則流血等等),要及時去醫院檢查。
三、常見腫瘤十大危險信號:
1)體表或表淺可觸及的腫塊逐漸增大。
2)持續性消化異常,或食后上腹部飽脹感。
3)吞咽食物時胸骨不適感乃至梗噎感。
4)持續性咳嗽,痰中帶血。
5)耳鳴、聽力減退、鼻衄、鼻咽分泌物帶血。
6)月經期外或絕經期后的不規則陰道出血,特別是接觸性出血。
7)大便潛血、便血、血尿。
8)久治不愈的潰瘍。
9)黑痣、疣短期內增大、色澤加深、脫毛、癢、破潰等觀象。
10)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。
除上述外,還有以下一些征兆,也要高度警惕。
1、單側持續加重的頭痛、嘔吐和視覺障礙,特別是原因不明的復視。
2、耳鳴、聽力下降、回吸性咯痰帶血、頸部腫塊。
3、原因不明的口腔出血、口咽部不適、異物感或腔疼痛。
4、無痛性持續加重的黃疸。
5、乳頭溢液,特別是血性液體。
6、男性乳房增生長大。
7、原因不明的疲乏、貧血和發熱。
8、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疼痛、骨關節疼痛。
四、白細胞(粒細胞)減少時,您該如何保護自己?
白細胞數正常值為4-10×109/L,中性分葉粒細胞正常值1.8-6.4×109/L。當白細胞/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正常即為白細胞/中性粒細胞減少;當中性分葉粒細胞<0.5×109/L時為粒細胞缺乏癥(簡稱粒缺)。患者在粒缺期由于機體免疫力下降,容易發生感染,因此,積極配合醫生治療,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自我保護對于疾病的恢復尤為重要。
1、口咽保護:戴口罩,普通口罩應每4小時更換一次。勤漱口,至少每天晨起、三餐后3分鐘及睡前用漱口液強力漱口,每次至少3分鐘。
方法:仰起頭,使漱口液到達咽部,并發出“咕咕咕”的聲音,漱后無須馬上用清水漱口。
2、皮膚保護:高熱出汗后應做好皮膚清潔及更衣;勤洗發,洗后要馬上吹干,以免受涼。
3、腔周、會陰保護:每次便后先用柔軟衛生紙擦凈,再用1: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。
方法:根據自己的體型大小備專用的盆用于坐浴,用溫水配液即可,1克高錳酸鉀加水5000ml,每次坐浴時間為15-20分鐘。如果患者因體力不支,可減少坐浴時間,或直接用上述溶液沖洗即可。
注意:坐浴結束后不要驟然站起,以免發生低位性低血壓暈倒而引起意外;另外女性患者在經期不宜坐浴,用上述溶液沖洗外陰或肛門即可。
4、減少探視:在患病期間自然希望得到親朋好友的關心、關注,但是過于頻繁、人數過多的探視對于粒缺患者是有害無益的。
5、保持居住環境的通風:夏季在使用空調降溫時,早晚應關閉空調系統,開窗通風1小時左右。
6、出院:避免去人多的室內公共場所,不要接觸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。
五、化療和中藥可以同時進行嗎?
一般而論,化療對于敏感的腫瘤,可以起到較為迅速而且明顯的殺滅或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。目前,已有10多種惡性腫瘤可通過化療治愈,另有數十種惡性腫瘤用化療有一定療效。但是,化療有一定的適應證,并非人人皆可使用;而且,無可諱言的是,不少化療藥物還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。更何況有相當一部分病人,一般情況欠佳,進食不足,營養不良,或是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低下。這些都對化療的順利進行有所影響,使化療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。中醫中藥與化療不同,如能適當應用可對機體起到扶正培本、平衡陰陽的作用,有利于發揮和提高人體的內在抗癌能力。
業已證明一部分中藥具有某種程度的抗癌細胞或抑制癌細胞的作用,有的還能有助于癌細胞向正常細胞轉化。大多數中藥并無明顯毒副作用,還可對化療的毒副反應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。但其缺點是單用中藥治療癌癥往往見效較慢,要在短期內取得臨床確切療效很不容易,目前也尚難證實它們能直接殺滅癌細胞。為此,將化療和中藥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,各取所長,補其所短,以求有更好療效的中西醫結合的腫瘤治療研究已在國內廣泛開展,并有一些初步有效的報告。所以,中藥和化療可以同時進行。
六、化療期間飲食注意事項
1.食物應盡量做到多樣化,多吃高蛋白、多維生素、低動物脂肪、易消化的食物,及新鮮水果、蔬菜,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西,不吃碳酸飲料等產氣食物,少吃熏、烤、腌泡、油炸、過咸的食品,主食粗細糧搭配,以保證營養平衡,防止腹脹、腹瀉和便秘。
2.為防止化療引起的白細胞、血小板等下降,宜多食血和肉,如動物內臟、蛋黃、瘦肉、魚、黃鱔、雞、骨、大棗、桂圓、阿膠等;同時可配合藥膳,如黨參、黃芪、當歸、紅棗、花等。
3.提高免疫功能,可食香菇、蘑菇、猴頭菇、木耳等食品。
4.增加食欲,防治嘔吐,可采取更換食譜,改變烹調方法,增加食物的色、香、味;少量多餐,吃一些清淡爽口的生拌涼菜;在飲食中可加入一些生姜,以止嘔;也可用藥膳開胃健脾,如山楂肉丁、黃芪、山藥、蘿卜、白扁豆、香蕈、陳皮等。
5.如出現免疫功能下降、白細胞減少、消化道粘膜潰瘍、脫發等癥狀。宜補充高蛋白質食品,如奶類、瘦肉、魚、動物肝臟、紅棗、赤豆等。河蟹、黃鱔、黑魚、牛肉等也有助于升高白細胞。
6 化療中為了減少便秘癥狀,應多吃維生素含量豐富的蔬菜、水果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抗癌的食物,如蘆筍、海帶、海藻、洋蔥、大蒜、蘑菇等。也可用潤腸通便的食療方。
七、放療皮膚反應及護理方法
放療后皮膚反應常見于乳腺癌及頭頸部惡性腫瘤,如鼻咽癌、口腔癌、舌癌、咽喉癌、腮腺癌等。具體反應如下:
1、治療期間:放射照射野范圍之內的皮膚,依照射所給的劑量,隨時間會有不同的反應,一般在第三、四周后,開始有紅、腫、熱及微癢等反應,好像在太陽下曝曬后的皮膚。繼續照射至第五、六周時,皮膚可能變黑,開始有干性脫屑,部分患者發展為濕性脫屑。
處理方法:
(1)避免用肥皂清洗或摩擦;
(2)不可隨便涂抹藥膏類、化妝,以免增加皮膚的反應;
(3)輕微的癢感,不可用指甲抓,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及破損,此時可用專用藥膏涂抹即可;
(4)避免過度的日光照射;
(5)避免衣物的壓迫、束縛或粗糙衣物的摩擦;
(6)治療部位如有傷口未愈合,須經醫師檢查后,再決定是否繼續治療。 (7)若有嚴重的濕性脫屑反應,醫師將視情況停止治療1~2周或給予藥膏涂抹,但勿涂抹太厚。
2、治療后護理:
(1)治療部位避免肥皂或刺激性消毒液清洗及摩擦,需等皮膚完全生長恢復后,才可按一般正常方法清洗;
(2)治療所引起的皮膚顏色變深,會自然退除。
3、為了預防出現嚴重的皮膚反應,患者需要主要以下幾方面:
(1)盡量保持放射野通風,即盡量不要裹著、包著放射區域皮膚。
(2)保持皮膚干燥清爽
(3)不要使用酒精、肥皂等清洗;
(4)對于頸部放射區內的皮膚,盡快穿低領、棉質衣物以減少摩擦;
(5)在放療前不要涂抹短時間難以吸收藥物,因為如果這類藥物難以吸收,在放療過程中相當于在皮膚表面添加了補償膜,會導致皮膚劑量升高,加重皮膚損傷;
(6)適當服用一些能夠減輕放射治療副作用的藥物,如人參皂苷Rh2能起到抗炎止痛,減輕傷害的作用。
如果已經出現皮膚損傷,無需過度緊張,除了使用西藥,例如促表皮生長因子外噴、乳酸依沙丫啶濕敷等,中醫方面可使用清熱解毒養陰中藥煎服、外用,例如可多飲用西洋參茶或泡水、蘆薈肉涂抹放射野皮膚。對于嚴重的皮膚反應,比如潰瘍、感染,必要時停止放療。
八、什么是PICC導管?
PICC(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)是利用一根細細的導管從外周手臂的靜脈進行穿刺,導管直達靠近心臟的大靜脈的一項技術。留置PICC導管可避免化療藥物與手臂靜脈的直接接觸,加上大靜脈的血流速度很快,可以迅速沖稀化療藥物,防止藥物對血管的刺激,因此能夠有效保護上肢靜脈,減少靜脈炎的發生,減輕患者的疼痛,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。
九、PICC的優點
(1)PICC置管時因穿刺點在外周表淺靜脈,不會出現血氣胸、大血管穿孔、感染、空氣栓塞等威脅生命的并發癥,且血管的選擇范圍較大,穿刺成功率高,穿刺部位肢體的活動不受限制。
(2)可減少因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,解決了外周血管條件差的病人輸液難題。操作方法簡捷易行,不受時間地點限制,可直接在病房操作。
(3)PICC導管材料由特殊聚氨酯制成,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和順應性,導管非常柔軟,不宜折斷,在體內可留置6個月-1年,置管后的患者生活習慣基本不會受到影響。
(4)因導管可直接進入上腔靜脈,此處血流量大,可迅速降低液體滲透壓或化療藥物造成的局部組織疼痛、壞死和靜脈炎等。